党建引领“1514”共建共治共享 解锁公租房小区治理“幸福密码”

发布时间:2022-01-09  来源:咸宁高新区  浏览次数:798

“有困难,找党员!”这句话已经成为不少高新区公租房小区租户的口头禅。社会治理千头万绪,面对小区未纳入社区管理、租户组成复杂和流动性大等现实问题,该如何治理好这个住了6000多人的小区?作为市级国有企业,高投集团迎难而上、主动扛起社会责任,逐步探索出一套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服务为宗旨,凝聚小区、国企、物业、党员、租户、志愿者、社会等多方力量的“1514”小区管理模式。

 

“1”个全面覆盖的组织体系,强化党建引领
 

小区治理是城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遵循。为此,高投集团从一开始就把加强党的建设、健全党的组织体系作为小区治理的首要任务。

 

织密组织架构。在高投集团的积极推动下,成立了高新区创业公寓公租房小区党支部,按片区下设3个党小组,划分成9个楼栋网格,确定51个单元中心户,组建志愿者队伍,逐步形成“国企党委—小区党支部—片区党小组—楼栋网格长—单元中心户—家庭志愿者”的组织架构模式,推动党的组织进小区、进楼梯、进单元、进家庭。

 

网格覆盖楼栋。推行“楼栋网格治理”模式,网格长按照“就近、就亲、就便”原则,根据居住区域片区人、户、党员分布等情况设置,每个片区确定1名网格长,用网格覆盖小区;每栋楼设置“警务员、卫生员、事务员”,用楼栋“三大员”兜住小区内的大小事,将26名直管党员吸附到网格的各个触角,确保网格内楼栋大小事务有人管,实现小区处处都有党的“红色堡垒”。

 

任职交叉融合。在国企党支部、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小区租户中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高投集团选派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第一书记,物业公司选派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委员,吸纳符合条件的物业公司党员职工、租户中的党员代表担任网格长、中心户、事务员,实现四方融合、相互监督,提高协调配合和共治能力。

 

住在小区的吕大姐深有感触地说:“小区最开始管理是有些混乱,无门禁无监控,电动车私拉电线充电的情况很严重。”随着管理的不断完善,小区变化越来越大。“尤其是成立了党支部以后,我们这些党员有了‘家’。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小区管理更上台阶。现在小区安装了门禁,实行人车分流、轿车入库、摩托车入棚、电动车集中充电,我感觉生活环境比很多商业小区还要好。”

 

“5”位一体的共治治理体系,凝聚多方合力

 

由于高新区创业公寓公租房暂未纳入社区管理,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全部由高投集团承担。在探索采取市场化管理模式的同时,如何防止市场化走向无序?小区探索建立了“党委全面领导+国企房屋管理+物业运营服务+租户参与治理+职能部门监管”的“五位一体”治理体系,通过“三单”管理,实现小区租户“点菜”、党组织“送餐”。

 

“职责清单”管理房屋,包括政策宣传、业务推广、申请审批、房源分配、动态监管、物业监管、资产维护维修、配套商铺运营、社区便民服务、小区文化建设等10项职责功能。近年来,高投集团先后争取中央政策资金6205万元,用于门岗改造、亮化绿化、安防监控、道路硬化、消防整改、管网升级、停车场改造、居住设施设备添置等。

 

“服务清单”提供服务。物业公司通过市场化聘请运作,由国企统筹管理,开出10项“服务清单”,负责为小区提供卫生清洁、日常秩序、道路交通、安全保卫、监控消防、绿化亮化、设施维护、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应急处突等10个方面的服务。

 

“权力清单”参与治理。在小区党支部的引导下,通过广泛征求租户意见、听取租户需求,为租户开出居住权、使用权、管理权、平等权、知情权、参与权、批评权、建议权、选举权、隐私权等10项“权力清单”,组织发动租户、特别是党员自发参与小区治理,在公开议事、政策宣传、疫情防控、人口普查等具体工作中发挥作用。

 

住户李淑琴的丈夫突发事故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的热水器坏了,不知所措的她想起了负责自家楼栋的网格员向玉凤,便立刻打电话求助。向玉凤接到诉求后,立刻向物业公司反映,请物业协助联系维修人员,不一会儿就有人上门解决了李淑琴的难题。

 

“充电桩电压太低,有时候充不上电。”

 

“已经着手解决,还将计划增加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

 

“能不能增加一些孩子们活动的场所?”

 

“我们已经在小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开办了“四点半课堂”,活动室里也投放了一批适合儿童的图书和娱乐设施。”

 

——类似这样的对话,在小区时常出现。党建阵地建设、商铺招租、门岗改造、亮化绿化、安防监控、道路硬化、消防整改、增加车位、停车场升级……这一切从无到有,都是在党组织的引领下,由国企、物业、租户共同“撸起袖子加油干”而得以实现的。

 

 

“1”套行之有效的服务方法,践行为民宗旨

 

全国各地的公租房建成后,其管理都是重点、难点问题。如何通过服务提升租户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小区党支部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租户服务工作法:

 

“喇叭宣传法”:综合运用小区大喇叭、大屏幕、宣传栏和微信群等多种宣传阵地开展教育宣传,在重大节日、重要会议前后系统开展创文顾卫、扫黑除恶、疫情防控等主题宣传。

 

“矛盾化解法”:本着“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小区、矛盾不上交”的原则,按照“全面排查、动态预警、接诉即办”的要求,细致调查、耐心了解情况,积极响应群众诉求、主动倾听租户心声,小到感情纠纷邻里口角、大到信访上访治安冲突,第一时间化解各类矛盾,实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率人”。

 

“文体参与法”:常态化组织知识讲座、集中观影、文艺晚会、体育比赛、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文体活动,让租户在互动参与中拉近亲邻关系,营造有温度、有色彩、有亲情友情、有人文气息的小区氛围。

 

“志愿服务法”:组织党员租户带头成立志愿者服务队,鼓励租户积极参与,开展卫生清洁、普法宣传、安保巡防等志愿服务活动。

 

“节日慰问法”:在“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和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佳节来临之际,开展节日慰问送祝福等活动,先后为15名困难租户送去米、油等生活必需品。

 

“敲门服务法”:网格员利用闲暇时间,对包保的楼栋逐一敲门入户、电话访谈或微信联系,结合住户特点,收集住户意见23条,完善服务细节措施11项。

 

“实战演练法”:对于疫情防控、消防安全、儿童保护等涉及重大公共安全的事项,举办模拟演练活动,让租户在实战中增强安全意识和技能。

 

“公开议事法”:主动将有关政策制度、小区动态、活动预告、资金使用等情况向全体租户公开,依托支部主题党日等平台,组织租户共同商议小区公共事务。

 

“小事关爱法”:尽力提供充满人情味的服务,例如疫情防控期间租户居家隔离不能出门,网格员和志愿者们每天与租户电话或微信沟通,采买生活物资配送到家门口,顺便把垃圾带下楼,扔到隔离人员专用垃圾箱。

 

“当面解决法”:综合运用网格长、中心户、志愿者的力量,全天候、第一时间了解有关诉求或问题,例如哪里乱停车、哪里健身器材坏了;网格长、中心户、志愿者自己能解决的当场就解决,解决不了的再通过物业或小区党支部协调解决。

 

 

“4”化运行目标的管理标准,树牢市场思维

 

为实现规范管理、提档升级,结合咸宁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区公租房规范管理的通知》,公租房小区明确了4项管理标准。

 

党建活动常态化。通过“五联共建”(即:党建联建、业务联学、资源联享、问题联管、活动联办)的方式,小区党支部每月至少与有关单位共同开展1期党建活动和业务学习,整合小区阵地资源,建立小区、物业事件协同处置机制。

社会管理网格化。把小区党支部、物业、民警、网格员、中心户、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形成网格化、立体化的服务治理体系,建立“党员活动中心+红色物业+公租房服务”的一体化服务阵地,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全力形成“网格吹哨,党员报到”的工作机制。

 

小区服务智能化。与银行合作开发线上系统,实现住户租金手机“一键式”缴纳;增设了医务室、警务室等配套,安装智能化监控系统;对公租房服务中心内的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公租房申请流程电子查询、自动叫号等功能,为小区租户和外来务工人员、新市民、引进大学生申请和租用公租房开辟“绿色服务通道”。

 

运营管理市场化。通过招投标的形式,择优选用信誉好、组织能力强、出价合理的物业公司,签订固定期限的契约化协议。同时,对影响小区环境卫生的各类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规范详细的计划,建立考核机制,监督物业公司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并接受考核。

 

2021年以来,“1514”管理模式的显著优势和适应力,让公租房小区党建引领的力量持续增强、小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稳步提升、租户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日益高涨。高投集团党委也将公租房小区党支部作为党建工作基层联系点,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负责包保联系,党委副书记担任党建指导员,党群工作部作为包保责任部门,充分实现基层党建与联系群众互动融合的良好局面,形成“小区建设如建家,小区治理我做主,小区发展我共享”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