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打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先行示范市

发布时间:2023-01-13  来源:市人行  浏览次数:1991

咸宁市是全国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辖内崇阳县是湖北省内唯一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2022年以来,人行咸宁市中支围绕“提档、升级、扩面、增效”思路,努力打造全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先行示范市,充分发挥信用建设对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以创建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抓手,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档升级。2022年,咸宁中支以国家信用示范城市复评为契机,积极推动市信用办将升级打造全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先行示范市列入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规划和重点项目,成立了全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将崇阳试点经验推广到全市,有力提升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以升级建设市级农村信用信息平台为重点,推动涉农信用信息共享和使用。按照“政府主导、人行主推、部门参与、银行共建”模式,升级建设咸宁市农村金融服务网,努力打造集农村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涉农金融服务对接、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发布、乡村振兴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省领先的农村信用综合服务平台。中支制订了全省首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采集规范》,从农业部门采集了全市5大类8136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信息和4000余条农村资源使用权、涉农补贴、涉农保险信息,并积极推动市农村信用平台与政府部门其他平台互联互通,为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审批提供“精准画像”。升级后的新平台已成功上线。

(三)实施农村信用培植工程,不断扩大农村信用主体基础。一是组织乡镇政府和涉农银行大力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农户创建,努力培育农村信用细胞。截止目前,全市共创建信用乡镇67个、信用村787个,评定信用农户6.86万户。二是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培植力度,帮助其达到银行的信贷准入门槛。2021年以来,经农业部门推荐、主办银行对接,先后将包括通城县谷丰养猪专业合作社在内的3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全市企业信用培植计划,占培植企业总数的17.4%;截至目前,已有25家主体经信用辅导后提升信用等级并成功获贷,培植成功率达75.6%。

(四)创新信用反哺手段,努力加强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一是针对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积极发展新型动产融资。在人行征信部门的指导下,中行崇阳县支行向丹育(湖北)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发放首笔生猪活体抵押贷款3000万元,农行通城县支行向湖北双狮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发放首笔商标权质押贷款460万元,通山农商行向幕埠山森林资源开发公司发放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100万元,得到了企业和上级领导的好评。二是面向重点农业产业链,积极强化产业链金融支持。对以赤壁青砖茶为代表的全市8条重点农业产业链,每个产业链确定一家银行作为金融“链长”,负责金融链与农业产业链的对接。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农业产业链贷款3316笔、金额36.75亿元。三是结合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整村授信。组织各涉农银行在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基础上,深入开展整村授信工作,累计向全市755个信用村的24.7万农户授信158亿元,用信43亿元。

二、取得成效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截止目前,咸宁市连续20年被湖北省政府评为“金融信用市”,辖内6个县市区全部被评为“金融信用县”。其中,赤壁市、咸安区荣获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截止6月末,全市县域不良贷款余额4.26亿元,不良率1.22%。

涉农贷款显著增长通过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效缓解了“三农”融资难题,推动了涉农贷款的快速增长。截至7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900.3亿元,比年初增长15.4%,高于全部贷款增幅6.8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三)“三农”经济蓬勃发展。全市形成了以赤壁青砖茶、通城“两头乌”生猪养殖、崇阳雷竹笋为代表的8大重点农业特色产业链,壮大了以羊楼洞茶业、黄袍山油茶、巨宁竹业为代表的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赤壁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湖北精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真奥金银花药业有限公司成为2022年上市后备“金种子”和“银种子”企业,全市“三农”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